汉将李陵论,是东汉时期著名人物杨震与杨修兄弟之间的一场讨论。杨伯仁、杨修兄弟二人均以文名天下,与同治年间的杨守敬、杨守敬好文纷争时期的官员相类似。杨伯仁大力推崇在西汉时代所出现的“风质之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文以载道”的理论,并举了司马迁编撰的《史记》、商鞅变法所创造的新制、吏治优良的汉高祖时期、司马迁的家训等为例,说明了文学作为一种伦理思想的重要性。其对文学的高度评价,时至今日依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汉将李陵是东汉末年李傕、郭汜之乱的主要将领之一,因为战败被俘,而后被处死,但是,他的事迹却留传至今。此文的论点是李陵究竟是大材小用,还是自毁长城。
讨论围绕李陵所想所为,论及李陵的所思所想,由杨修发难,杨伯仁据理回答。杨修提到李陵以“高才卒代下才”,形容自己遭遇前途不济,遭遇排挤的苦痛,而杨伯仁反驳说,李陵是因为自己无能而败于战场。两人的争论上升至文学的高度,杨伯仁认为,李陵与邓通、阮籍、谢灵运同属于“文苑显达”之列,但比他们更重要的是,他在战场上的失败,使人们看到了作为文人的自强不息和不随俗套的勇气,进而启发文人要涉足实践。杨震同时指出文人之所以在战场上表现不佳,是因为对钱财的追求而失去了他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