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扫墓节、寒食节等,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四、初五或初六,人们怀念祖先、祭先扫墓的日子。清明节起始于周代,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有着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
传统的清明节习俗包括上坟扫墓、祭祖祈福、踏青郊游等,人们会在这个节日去扫墓祭祖、送别亲人,也有人以登高望远,吃寒食等形式纪念先祖。
清明节的由来,据说是为了缅怀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的逝世而设立的。屈原是楚国爱国诗人,在楚国国君越王的宠信下拒绝了秦国的侵略,却因忠诚而被谗败,投江自尽。人们为了怀念他,于每年农历5月5日划龙舟,投江赛船,以示尊重。后来,由于划船者太多,有些地方又改为“划龙舟,画符咒”。另外,为令人不忘死者,还有撒纸钱、挂花圈、烧纸作法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祭祖扫墓等习俗的方法确实改变了很多。但是,心中对于先祖的怀念和感恩永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