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泡又称白炽灯,是使用电流通电产生光热效应的光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灯泡的发明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成为人工光源的主要来源之一,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由于其能源消耗较快和寿命较短,电灯泡逐渐被更加高效、节能的白炽灯、荧光灯和LED灯所取代。
电灯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让电子产生热量,然后将热量转化为光能。通常电灯泡内部有一个有丝网的玻璃球和一根钨丝,钨丝是导电且具有高熔点的金属,当通过钨丝通电时,会使其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高温环境下的物质会振动,这个振动过程会释放出能量,进而产生光线。
电灯泡的发明和发展有着一段曲折的历程。1790年,人们发现了石墨在被电弧击穿时能够发光,1802年达沃谷制造了第一个电弧灯;19世纪中叶,约翰·斯坦尼茨发明了煤气灯,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白炽灯和真空泡灯;20世纪初,由爱迪生和尼古拉·特斯拉分别独立发明了可以商业化应用的电灯泡,而爱迪生的电灯泡并逐渐成为主流。
虽然现在电灯泡已经不再是主流照明方式,但它对现代照明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电灯泡的发明催生了照明技术的革命,同时,电灯泡也是19世纪及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象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