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日记》是一部讲述少年成长故事的小说,这个故事曾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地点不同,但在港片、台湾地区的青春片里,情节抬头大同小异,都是讲述青少年沉迷问题行为的故事。作为成年人,我们也曾经好奇地探寻过黑暗世界;也感叹自己的成长历程匪夷所思。不过,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个故事时,可能会有不同之处。
回忆《边缘日记》,第一反应当然是十四五岁的我和几个男生一起为这个吸毒、性、肆意的故事沉醉。而如今同样拥有一个“小混混”的儿子,眼里大得如牛眼,却总让人担心他是否茁壮地成长着。然而《边缘日记》中的很多情节并不是现实生活里的故事,比如非常黄色的场面。在现实里,孩子们确实在青春期时会探寻自己的身份认同;会在众人打压下感到孤立;会犯下一些错误;可能会在游戏里沉迷过度。教育的使命在于帮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避开道德沼泽地带,清晰界定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比如主人公女孩在公众场合色诱男生,这是毫无良心的行径。如果我们在故事里鼓励她无理由、无节制地发泄欲望,这样的教育改革将必然导致更多的偏差,更多的“属于性的人身伤害”。对于孩子们,需要建立一般遵守的道德法则,如不谋而合的公开规则并不是官方文件,而是被其他的规则状态宣布出来,因此必须在教育中恰当地传达给孩子们。
现在远离了青春期,深入生活多年的我,依旧认为,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关于教育的话题。如何让孩子愉快地成长;如何助力他们建立独立的人格,避免“成功陷阱”;如何防范网络沉迷等等难堪更快的黑暗漩涡。这些都是未来需要探讨的话题,也是未来有待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