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各大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但与之相应的生活成本是否也随之上升呢?这时,我们就需要依靠比较现代化、完备的宏观调控理论,来研究各大城市间的购买力平价差异。
什么是购买力平价?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单价(汇率)在具体国家购买同一种商品或服务的能力。比如,一个在上海购买了一条牛仔裤花费了100元,而在北京也得花100元购买同样的牛仔裤,则表明上海与北京的购买力平价相同。
那么,究竟有哪些城市的购买力平价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差异呢?以2019年9月全国118个城市的消费价格指数(CPI)来看,以北京的指数为基数,购买力平价指数较高的是:上海(107.9)、深圳(106.6)、杭州(102.6)等城市。而指数较低的城市则有:郑州(93.6)、成都(93.7)、天津(94.5)等城市。由此可知,各城市的物价水平与其本地购买力有着较大关系,同时也与各城市特定的发展情况和经济状况息息相关。
最后,不可避免地,CPI高的行业必然成为了投资人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目前,冷链物流、高端服务和科技行业等领域都受到了市场关注。这些行业的发展或许意味着,物流、服务、科技等领域中的商品和服务成本或将不断攀升。因此,牢记购买力平价理论,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物价上涨风险是我们这个时代消费者必须要做好的准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