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又称皇太后、皇太祖、皇太山、上皇。太上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一书中,指周天子退位后,称其父为太上皇。
太上皇在古代中国政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唐朝,太上皇是因为李隆基患病过世而成为皇位继承人后,宰相长安贾充诈称太上皇曾经传位给他,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一同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害贾充,太上皇成为唐玄宗的监护人。可是,太上皇李隆基和自己的皇帝儿子玄宗之间非常矛盾,时常干预政事,引起外戚和官员的反弹。正是因为太上皇的干预,唐朝的政治中心和特权阶层不断地更迭和打垮,导致其政治日趋之乱。
太上皇在明清时期也是重要的一股力量,清朝乾隆帝称帝后,将其祖父雍正帝追尊为太上皇,太上皇拥有包括管理宗庙、兼领三军、对内掌权等多种权利。在明朝,太上皇常会在养心殿中听受朝臣们的进言和汇报,参与国家的决策,对外政策的制定等等。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中,太上皇虽然不是实际掌权,但其地位和权力却不容小觑。